发布于 2017-03-21 09:29
21 楼
5月22日 奥斯汀的鳞爪 我有个小朋友阳阳,地理知识很丰富,我考他世界各国的首都在哪儿,他都说得上。不过我没考过他美国各个州的首府在哪儿,不知道他的表现会怎么样,反正如果我自己考的话,一定不及格。中部那些籍籍无名的州像内布拉斯加、阿肯色之类的就不说了,单说那些大名鼎鼎的州吧,纽约州的州府在哪里?加利福尼亚呢?德克萨斯? 如果拿中国的情况来推测美国,我们一定会觉得加利福尼亚的州府一定在旧金山或者洛杉矶,纽约州的州府一定在纽约城,其结果就大错特错。美国搞笑的地方之一是,它会把州府设在不起眼的小地方,好比湖南把省会放在隆回。 德克萨斯州的州府在哪里,这是我不久前才学到的知识,它在一个叫奥斯汀的城市,在休斯顿西北约二百公里的地方。 这当然只能说明我孤陋寡闻,其实奥斯汀对美国人来说应该是既重要又出名的城市。 因为奥斯汀不在我下一步前进的路线上,所以我没骑摩托去,而是坐美国的“文化遗产”灰狗巴士专程跑了一趟。从休斯顿出发单程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往返票价20美金,我要骑摩托的话,油钱也差不多得花这么多了,还要付出多得多的时间和体力。这样一来,我固然是省事儿了,我的东道主就麻烦了,他们得送站、接站。 我上车的灰狗车站就附设在一个路边加油站,我在网上买的票,就在加油站的商店里出票。美国人经营公共事业的方式之灵活总是让我觉得新鲜。 这是一本讲1961年“自由乘客”(故事略见于5月14日博客:一日四州)的书的封面,上面有冒着烟的灰狗。看样子当年自由乘客也坐的是灰狗。想来灰狗的发展史要细细道来,一定是美国旅行史中最辉煌而有趣的篇章之一,可惜我的了解不多。 我坐的灰狗车内。乘客不多的时候,比一般的小车要舒适得多:空间大,有洗手间,视野开阔。 奥斯汀的灰狗车站候车楼内景。 在奥斯汀的灰狗车站下了车,先到服务台要了张奥斯汀交通图,请服务人员在图上给我标明车站、我住的旅馆、我要去的几个地方,我自然就知道该坐什么车了。 一大张,详细得很,不要钱。长途车站、酒店大堂、游客信息中心,到处都可以拿到。 奥斯汀和休斯顿相比,居民对公交的利用率似乎高得多。 24小时通票是2美金,24小时内(不是一个日历日)不限次数使用。北京的公交费用之低廉,居全国大城市之首,我得益很多,但对游客来说,还有更优越的做法。 这样的地图,公车通票,我呼吁过多次请国内旅游城市效法,结果当然因为人微言轻,毫无反应。国内很多城市,宁可花大笔纳税人的钱去央视、去外媒做广告,吹嘘他们的旅游资源和服务,但是这样实惠而大大方便游客的事情他们就是不肯做。 像杭州那样拆除西湖边所有公园围墙,全部免费开放,这样看似吃亏、实际生意经高明的做法,我总觉得国内其他是故意装不明白。 当然,各个地方主管旅游部门的官员一定比我游踪广泛,不过,他们都是公费旅游、业务巡视,不容易体验到自费游客的某些需求。 奥斯汀的公交车内部。 公交站牌上有二维码,乘客用手机扫描一下,马上就可以在手机屏上看到自己坐的那趟车下一辆什么时候到。 奥斯汀的公交也很方便,线路分布很广,坐的人不很多(相对中国而言)。和美国其他不少城市一样,车头前有自行车架,方便骑自行车的人乘车。 奥斯汀曾被美国《金钱》和《财富》杂志评为美国前五位宜居城市,我一个看热闹的自然看不出所以然来,不过,它的公车系统的价廉物美,我觉得是美国第一。 和休斯顿相比,奥斯汀的生活节奏似乎要慢一些。街上看得到不少当地人步行,骑自行车,踏板摩托也比较常见。 据说,奥斯汀的酒吧、音乐是城市名片,不过我对音乐、酒的鉴赏力都几等于零,匆匆走过,过屠门而大嚼,也了无遗憾。 |
5月24日 请看她的屁屁 经过UT的田径场的时候,看到很多人在练习,打听了一下,结果发现那些人还很有来头:明天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锦标赛西部赛区第一轮要在这里进行,这些人都是准备参赛的各大学选手。于是我顶着大太阳,兴致勃勃地看了个把小时。看台上就我一个人。 篮球和田径是我最有兴趣的体育项目,但我已经很多年没怎么到现场看田径比赛了,除了上次北京奥运会:博尔特破200米世界纪录那天,我在现场,呵呵。 这个小伙子从俄克拉荷马大学来,明天要参加110米高栏的比赛。看看他那身材,真太棒了。不过他的栏间技术真烂。他那个身材、身体素质,要让上海的胡教练来指导,他能跑12秒。 最美的享受是看到几个黑人短跑姑娘的英姿。 短跑、跳远这几个项目,只有黑人能既跑得快、跳得远,又优美、舒展,在力量中展现柔韧和弹性。在这几个项目上,他们是上帝的选民,就好比要写交响乐你得找雅利安人种,要出思想家,你得找犹太人,而谈到七言律诗那种在精微的桎梏下舞动文字的芭蕾的创作,你就得回去一千年到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去找那么一群人。你就管我叫种族主义者吧,但事实就是这样。 其他肤色的选手,可以跑得很快,跳得很远,但他就是跑不了这么美,跳不了这么美。 秘密就在她的屁屁。 没有这种屁屁,任什么先进的训练手段,不管吃多少乌龟甲鱼,都是没有希望的。这种屁屁,除了上帝分派,别无来路。 |
5月30日 圣安东尼奥 跑了趟圣安东尼奥。 到过圣安东尼奥的德州人跟我说起这个城市,有点不以为然,说:圣安东尼奥就是一个Riverwalk,走一回就够了。 对我来说,圣安东尼奥真的就是Riverwalk,因为我待在圣安东尼奥的一个白天,七八个小时里,总有五六个小时就在这里。只不过作为一个来德州一次并不容易的过客,我觉得走一次还不够,总要多走几次才过瘾,至少白天走一次,晚上走一次。因为,世界上有这样的景观的城市,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Riverwalk,如果让我来给它起个中文名,我就会沿用中文里现成的“滨河路”。世界上滨河路很多,但是像这条小小的圣安东尼奥河这样担当起这么重要的角色的,很少见。它比塞纳河对巴黎所起的作用还大。顺着它走,你能掌握圣安东尼奥的全部。 世界上滨河路有的是,伦敦、弗洛伦萨、上海、苏州、广州,都很出名,兰州、长沙的也不坏。圣安东尼奥的滨河路最大特色是,它是半地下的。 市区的街道边有很多下到河边的入口,往下走几步,你就离开了都市的喧嚣,迎接你的是一脉绿水,安静的河边小径,高大粗壮的乔木投下浓浓的绿荫......你刚还在隆隆作响的州际公路边呢。相当神奇。 圣安东尼奥艺术博物馆就在滨河路上,原来是一家老啤酒厂的厂房。 从路旁的出口走上台阶,有无数的去处:剧院、学校、公园、会议中心、购物中心...... 当然滨河路上最多的就是餐馆、酒吧。看看这里,北京后海、杭州西湖边的新天地、云南丽江多少也有这么点意思。可惜规划、成型晚,不如圣安东尼奥规模这么大,也没有这么浑然一体。圣安东尼奥的滨河路,总长有将近10公里,而且大部分在最核心的闹市区。 食客很多,而且成份很杂。 美国那些有名的连锁酒店家家都在河滨开个分店。 有“水上出租”,花上10个美金买张通票,能不限次数乘坐,24个小时有效。 滨河路对圣安东尼奥有多重要不用我来说。他们有专门的机构管理它,看看他们的清洁工。我还以为他们是高尔夫球运动员呢。 在滨河路上老远就看到这个东西,我知道这是个好东西。结束地下活动以后,我马上就升空了。 塔顶上有个4D影院,一个瞭望台,还有一个旋转餐厅。我热爱旋转餐厅,国内的不少也去过,不过,像深圳的香格里拉酒店,北京的国际饭店、昆仑饭店顶层的旋转餐厅都不如这个来得鹤立鸡群。 |
6月1日 我有一个烦恼 我弟弟的班长在看儿子的小学年鉴(yearbook),我也跟着凑热闹。这东西我以前在美国电影、书籍里看到过,看实物是第一次。 跟他们两口子请教了下得知,美国的小学、中学每年都会出一本这样的年鉴。我翻看以后,觉得这真是个记录学校生活、历史的最好载体。 学习生活的记录。 课外活动。 各种运动队、体育比赛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篇幅最多。 各种团伙,都有案底。 有空间让同学展示书法。 哪个班,哪个年级,都有照片。 班主任和她的学生。 采编班子。 学校里会有一组学生负责这本年鉴的采编,有老师指导他们学习摄影、采访、编辑的技巧。 我有一个烦恼,60后很多人——实际上上了年纪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几百年年前跟我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也许我记得很清楚,但是,挺近的事情,我反而一头雾水:比如,我跟谁小学同班。 这对我来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不少朋友都对我在国外有那么多地方蹭住、蹭吃蹭喝感到吃惊,看样子也有人想知道其中的奥妙。我这里就跟大家交流一下。 简单说吧,要建立这样的优势,必须从小打下基础,打下雄厚的基础。比如我,我中学留了两次级。很多人留级都转学,我不转学,我坚持在一个学校读。今年我和某某的哥哥同班同学,明年我又变成他的同班同学了,最后连他小妹都变成我的同班同学了。我们全校,像我这样基础扎实,在三届毕业生里都混得脸熟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但是,同学多,时间一长,岁数一大,脑子开始糊涂,难免张冠李戴,点错鸳鸯谱。这次到美国,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暴露。冲着老同学的颜面,跑到人家里,也住上了,也吃上了,最后老同学不忍心让我一直蒙在鼓里,坦言我们并非我宣称的“同班同学”。人家做人厚道,没有在吃饭前揭露真相,否则,你说这口饭如何咽得下去? 这让我对美国学校的这种年鉴大生好感。我要是有这样一本铁证在手,跑人家里,还怕他赖账?按图索骥,一家一家吃过去,我看他往哪里跑! |
6月6日 走过密苏里 昨天投宿的地方叫布兰森Branson,在阿肯色和密苏里交界处,刚刚进入密苏里州界的地方。 布兰森是在美国小有名气的娱乐城市,以各种各样的秀出名,剧场密布,游乐活动花样很多,有点像弗罗里达的奥兰多,是适合美国家庭阖家出游的目的地。我看过拉斯维加斯的秀,觉得不咋滴,殃及布兰森,住了一宿就上路了。 我的旅馆在市中心商业区,上街的时候看到招徕游客的小蒸汽火车。 出了布兰森继续往北走,目的地是密苏里中部的大学城哥伦比亚。还是走乡村公路,65号公路。 清晨在这样的牧场边骑行,实话说吧,感觉有点爽。 农居。 似乎很常见的美国农舍。废弃了。 65号公路路边有很多牧场。 吃饭被打搅,它显得有些不高兴。 看它的肤色就知道它的生活环境有多清洁、食物有多健康、心情有多愉快了。 它肯定用的潘婷。 65号路换到54号路的时候,我到路边一家乡村咖啡馆问路,问到了辛普森的头上。他很详尽地解释了走法,还顺便回答了我几个问题。他当过三十二年的高中教师,指导学校的橄榄球队、篮球队。前二十年在圣路易,后十二年在这附近的一所高中。现在他住在自己的牧场上,750英亩(约5000亩),养了些牛。 我从咖啡馆出来,正在戴头盔,准备上路,辛普森先生也跟出来了,建议我去看看他的牧场和家。我当然很乐意。他开车在前面领路,我骑摩托跟着,开一段,他会把车停靠在 路边,下车指给我看:他的牧场边界从哪里开始算,到哪里为止,他正在开工兴建的一条路。如是者三。然后,我们就去他家了。 到了家,先叫老婆出来给我介绍。她和他是同一所高中的同事。介绍完,让老婆给我们端冰镇饮料来,饮料端来,他又叫拿蛋糕来,老婆又进屋给我一人端了一碟子蛋糕来,然后进屋忙活自己的事情,留我们俩在外面聊天。 他们有五个孩子,都成家了,孙子辈人也不少,但都离得相当远,大部分在外州。他们偶尔回来看看这对老同志,帮着干点活儿,但主要是来度假。 我问他今天的安排是什么,他说,没什么安排,这几天修路有点累,想休息休息。说到休息,他说:“现在有客人,我跟你坐在这儿聊,没事儿。要是我自己老在这儿坐着可不行,我老婆准得给我找点事做:修剪花园的花啦,割草坪啦,修院子的板墙什么的,她总能给我找到事儿干。所以,我要想歇歇,得找片林子躲起来才成。” 是个两层小楼。四轮摩托,小卡车,全是他的装备。 他的农机。 他还有一台推土机,在修路的工地那儿。他说:“你要不要去看看?” 他85岁。 我给他们的家拍照,他们谦虚地说:不过是一幢老旧的农家房子。其实,看内部装修,和城里的房子也没什么区别。毕竟是在大城市里待过多年的知识分子,都市生活的趣味早就成型了。 我最喜欢他们家的露台,对着他家的牧场,整个被一棵大合欢树覆盖。 我喝完甜的饮料,跟辛普森先生讨水喝,他指着窗户下一根浇花用胶皮管子,说你把开关打开,到头上接水。我照他说的,打开龙头,走出去快五十米了才走到头,接了杯水喝。 喝完水,我谢了老两口,就重新上路了。还要去密苏里大学看看呢。 |
6月10日 到了犹他州的门槛上 为我担心的朋友看了这张照片不一定会先欣赏风景,也许心会先悬起来吧? 先声明一下,这不是熄火照,是我主动停车拍的。今天车子没熄火。 托大家的福,今天和前几天正好相反,前几天是开头开得美奂美仑,结果担惊受怕、虎头蛇尾,今天是开头心惊肉跳,最后完美收官。 我现在在怀俄明州最西边的城市伊文斯顿(Evanston),与今早的出发地拉勒米(Laramie)相距520公里的样子。 之所以说开头心惊肉跳,是因为上路刚十几公里车子就显出要熄火的迹象,实际上我都几次刹车减速、开上路肩了。我的心情霎时降到冰点,虽然我是做好今天打持久战、打攻坚战的准备才上路的,但状况出得这么早,实在让我猝不及防。 还好,俗话说得好,天无绝人之路,正当我暗自心惊的时候,我发现,虽然油门已经不管用、开始失速,但是发动机并没有停止运转,我把速度降下来后,它还是在继续转。这样反复了几次后,我隐约觉得熄火和行车速度有关,如果我把车速控制下来,我就可以避免熄火。所以,我跟摩托做了笔交易:我不催它快跑,我保证平路和上坡车速不超过80公里,下坡速度不超过90公里,作为交换,摩托车不擅自熄火。 结果出人意料地好。我们一路相安无事,我信守承诺,车子也从没有自己做主停车,我们同舟共济,交出520公里的上好成绩。 让我吃苦的是天气。 怀俄明州的确像中国的青海,地理位置像,都在西北,地势也像,都很高,大概怀俄明还高一点,昨晚住的拉勒米(Laramie)有两千多米高,当然还不是最高的地方。地貌也像。气候大概也差不多。 我做学生的时候有一年夏天和同学去青海,和路上碰到的人一起从刚察县租了台卡车去看青海湖,女生坐驾驶室,我和男同学坐车厢,冻得够呛。这也是今天发生的事情。 说起来最高气温也有十几度,我穿得也不少,抓绒衣裤、皮裤、羽绒服、骑车服、防寒手套,全副武装,但车一跑起来,还是冷得涕泗横流。有时候哆嗦得简直控制不住车把。全天都在刮时速五十公里左右的风。 看看我在加油站碰到的这爷儿俩的装备,就知道我没有夸张。 当然也担心车子不能守约。我是开出了条件,也言出必行,但是它可什么也没说啊。心情不算轻松,就像那个扔靴子的故事,要两只靴子都扔下来,就踏实了,扔一只,另一只不知道什么时候扔,也挺熬人哪。 我可笑的车速也带来些小插曲。别的车一般都是一百二十、一百三十公里时速超过我,因为一般至少都有两个车道,我走外道,他们内道超车,但是也有两段路因为东向的路封闭,我们西向才路被临时隔离成双向单车道的路,长的那段有将近15公里。我像开路的警车,八九十公里的速度慢条斯理在前面领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我骑出单向车道路段时,后面已经压了有六七十辆车。我想有不少人在冲我竖中指吧。 风景其实相当不俗,让我想起多年前我从嘉峪关坐长途汽车去敦煌的情景:都是辽阔无边、壮丽无比,也没有人烟的地方。 在80号州际公里上跑了十个小时,到了伊文斯顿,一个一万多人的小城,安静、整洁,小巧宜人。我的旅馆房间相当好,清净,宽大、舒适,暖气很热,鸭绒被很舒服。6月份盖鸭绒被,在青海大概也算正常吧? 我的房间外面是个高尔夫球场,让我喜出望外,多少有点回到休斯顿朋友家的感觉。 本来今天打算只跑300公里,到一个叫罗林斯(Rawlins)的地方投宿,而且我做好了心理准备一半的时间用来骑车,一半时间用来车子熄火的时候在路边喝西北风。 世事难料啊。 伊文斯顿离犹他州的州府盐湖城只有100多公里了,那是我明天的目的地。 喜欢看云的朋友,有看的了。我看了10个小时,有点看够了。 |
6月11日 为什么巴菲特生活不幸福 从怀俄明的伊文斯顿出发,一个多小时我就到了犹他州的州府盐湖城。 住的一家青年旅馆,在居民小区里,就是照片上最远处那一栋,房子本身规规矩矩,没啥特色,但整个小区挺美观、舒适,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住下后先到步行几分钟距离的一家食品日杂超市买做饭的材料。 屈指算算,自从离开休斯顿基地,有十来天没吃中餐了,如果不算方便面的话。该换换口味了。 切好的牛肉条,我买了一包。 柿子椒论个卖,一个美金五毛九。我买了俩。 还买了一棵西洋芹,一打鸡蛋,半磅(四两多)美国褐米,还有两包日本的方便面。 一共花了11块美金。其中四块钱是炒菜的油和一小瓶酱油,今天肯定用不完,还得带着走。从今往后,我随车带三瓶油:一瓶机油,一瓶橄榄油,一瓶酱油。我希望自己以后给车换机油的时候,我不会加错油。 回到旅馆,三下五除二做了俩菜,焖了一锅米饭,够我吃两天的。 菜上桌的时候,一个美国姑娘进厨房来找东西,一边找一边自言自语:“闻起来真好吃啊。” 我向毛主席保证,味道的确不坏。 如果花十块钱就能吃得像国王,而你银行里有500亿美金放在那里,你就会很不幸福,很焦灼,成天哭着喊着让政府多收你的税,成天想怎么把这钱花出去,对不对? |
6月15日 落基山国家公园 穿过了科罗拉多州境内的落基山国家公园。证明了早就听说的一个说法:落基山大部分在美国境内,只有一小部分在加拿大境内,但加拿大境内那部分最美。看过贡嘎山、玉龙雪山等等中国名山的中国摩友,美国的落基山就不值一提了。 但是落基山国家公园还是值得跑一趟,别的不说,单说它这条穿过公园的公路,修得就很棒,质量好,也够高,最高的地方修到了4000多米的地方,我都觉得有点头晕气短。 路边也没护栏什么的,有的地方我都害怕靠边骑,顶多只敢跑个四五十公里的速度。 大概也是美国摩托车手必须报到的地方,像中国摩迷心中的西藏。三五成群的很多,像我一样跑单帮的也不少,还有好几拨儿大部队。照片上这群骑手大部分是老头儿老太太。 |
6月19日 补几张照片 既然有人嫌照片不够,那就补几张。 陶斯青年旅馆的厨房。 厨房其实也算起居室,光线好,有地方坐、写,是旅客们聚谈的地方。青年旅馆的卧室常常没有桌椅,光线也可能很暗。 司各特的小铺。 司各特在给我展示他刚出炉的作品,还热乎乎的呢。我想买几只咖啡杯回国送朋友,司各特打电话问了邮递服务的朋友,半公斤寄到北京要130美金,我就没兴趣了。司各特说,你到屋里挑个小东西吧,我送给你。我挑了一只可以用来喝白酒的小盅。 这是在科罗拉多泉仙园拍。大概在过国内不大容易有机会见到野生动物,所以看到几只鹿就让我眼睛放光。它们随便走几步,我都觉得优美得不得了。其实鹿在美国的居民区是常见的野生动物。 离开科罗拉多泉去陶斯那天早上,在旅馆门前装车的时候,照片里这位德克萨斯来的退伍老兵丹尼斯也在收拾他的哈雷。我们聊了几句,摩托手相遇的例行公事: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去了什么地方,该去什么地方。聊的时候,丹尼斯看到我风挡玻璃很脏,顺手就往上面喷了些清洁剂,吭哧吭哧用抹布擦了个干干净净。这块风挡玻璃有两个多月没擦了。 旅途中这些细微、率真的善举,总是让我心里暖洋洋的。 丹尼斯让我怀念我在特拉华基地的擦车小厮奇奇,还有另一个也叫丹尼斯的澳大利亚哥们儿。 | |
5月21日 休斯顿航天中心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进行紧张的空间竞赛的时候,也包括后来美国宇航事业独领风骚的年代,休斯顿是美国宇航业——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全世界宇航事业——的神经中枢:航天飞机的发射是在弗罗里达,但是,控制中心却在休斯顿。航天飞机在外太空飞行,宇航员和地球的联系都是这样开头的:“休斯顿,休斯顿......”休斯顿这几个字,代表地球,代表人类,是时代的符号。
休斯顿的约翰逊航天中心大概要算休斯顿数一数二的旅游点了。
我在一个小火箭发动机的排气管里等着做烤肉。
让我惊讶的是,火箭发动机上有些地方的焊活儿似乎不如我在国内网上看到的一些自己动手改装摩托车的电焊高手的手艺。
休斯顿航天中心的所有重要建筑都带有冷战气氛:通体用钢筋水泥预制板覆盖,没有窗户。比如控制中心大楼。美国的登月计划等重大宇航项目都是从这儿控制的,这是其中一个控制室。
宇航员在模拟环境中训练的大楼。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的模拟训练舱。
休斯顿宇航中心最让我激动的就是土星五号火箭,就是这个大家伙在1967年到1972年把阿波罗飞船送上地球轨道进而登月的。它那么大,超出了我的想像。
模拟月球表面和宇航员在月球工作场景的展品。
宇航中心有个I-Max影院,放映美国宇航业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可惜素材都是早年拍的,无法充分展现IMax的潜力。不过土星五号火箭点火升空的画面,依然足够气势磅礴,让我心跳加速。
我跟陪我去宇航中心的朋友说,我估计,我们这一辈,一定能赶上星际旅行大众化的时代,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一定能亲眼看到这个电影画面里摄人魂魄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