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详情

剪纸刻纸 [复制链接]

无聊 发布于2016-11-25 19:19 215 2
发布于
[table=90%]
阳剪纸,最早是妇女用金银箔和彩色绫绢,剪成“方胜”、花鸟,贴于鬓角,以为装饰。后发展成丰富多彩的剪纸、刻纸工艺。刻纸,是扎纸匠、裱糊匠用特制的利刀精雕细刻的。民国初期,埠南村王吉庆、城里杨文卿、臧家村臧殿恕等刻纸匠,技术精湛,为全县能手。剪纸工艺,历代均有巧匠。清末,城里鞠凯岁被选入省城,为慈禧精制庆寿贡品,所剪“有凤来仪”、“麻姑献寿”,皆被选中。民国中期,家庭妇女赵淑谨、王孝兰,教员高舜行,农民王登迪等人的作品,全县有名。尤以赵淑谨著称,所剪《西厢记》人物,玲珑剔透,眉目传神,人称:“一把死剪刀,剪活崔莺莺”。
建国后,县文化馆对传统剪纸艺术进行挖掘、加工。西岚口村家庭妇女由可贞所剪的古装人物,美术工作者王举春的《幸福的时刻》及赵悦辉、于文成合作的大型剪纸《海阳大秧歌》,均参加过全国美术展览。
海阳的剪纸、刻纸,因事而异,花样翻新。图案大致有五:(一)节日制品。过年时,以彩纸剪成“连年有余”、“四季如意”、“六路进财”、“财神上门”等图案,悬贴门额、窗楣,贴于窗纸、墙壁。(二)结婚制品。剪成“麒麟送子”、“喜鹊闹梅”,贴于新房。(三)庆寿制品。剪成“百福百寿”、“松鹤延年”,披罩寿礼。(四)“阴宅”制品。雕刻“八仙过海”、“蟠桃大会”,装饰为死者焚化的“阴宅”。(五)刺绣花样,则以剪纸为基样,配以彩色丝线、绒线,刺绣枕头、兜肚、鞋帽、手巾等。悬于门楣的,俗称挂花、挂钱;贴于窗纸的,叫做窗花;贴于门板的,称为门签。


[table=98%]

[table=98%]


回复请先登录,或注册
绑定手机
×
图片验证码